太陽能殺蟲燈針對黃薊馬的應用
黃薊馬,又名菜田黃薊馬、棉薊馬,屬昆蟲綱、纓翅目、薊馬科,分布于中國華中、華南各省區(qū)。主要為害節(jié)瓜、冬瓜、苦瓜、西瓜,也為害番茄、茄和豆類蔬菜。成蟲體長約1.0mm,體淡黃色,觸角7節(jié)。成蟲、若蟲在植物幼嫩部位吸食為害,葉片受害后常失綠而呈現(xiàn)黃白色,花朵受害后常脫色,呈現(xiàn)出不規(guī)則的白斑,嚴重的花瓣扭曲變形,甚至腐爛。南方小花蝽和草蛉對該蟲有一定抑制作用。
分布區(qū)域
吉林、遼寧、內蒙古、寧夏、新疆、山西、河北、河南、山東、安徽、江蘇、浙江、福建、臺灣、湖北、湖南、上海、江西、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
為害癥狀
黃薊馬成蟲、若蟲在植物幼嫩部位吸食為害,葉片受害后常失綠而呈現(xiàn)黃白色,甚至呈灼傷般焦狀,葉片不能正常伸展,扭曲變形,或常留下褪色的條紋或片狀銀白色斑紋?;ǘ涫芎蟪C撋?,呈現(xiàn)出不規(guī)則的白斑,嚴重的花瓣扭曲變形,甚至腐爛。
形態(tài)特征
黃薊馬成蟲體長1.1mm。體黃色.觸角第3~5節(jié)端半部較暗,6~7節(jié)暗褐色。頭寬大于長,短于前胸;單眼間鬃間距小,位于前、后單眼的內緣連線上。觸角7節(jié),第3、4節(jié)上具叉狀感覺錐,錐伸達前節(jié)基部。前胸背板中部約有30根鬃,前外側有1對鬃較粗,后外側有一對鬃粗而長;后角2對鬃較其它鬃長的多。后胸背板有一對鐘形感覺孔,位于背板后部,且間距小。中胸腹板內叉骨具長刺,后胸腹板內叉骨無刺。前翅前緣鬃28根;前脈基鬃7根,端鬃3根;后脈鬃14根。腹部第5~8背板兩側具微彎梳,第8背板后緣梳完整,梳毛細而排列均勻;第2背板側緣各有縱排的4根鬃;第3~4背板鬃2比鬃3短而細。雄成蟲相似于雌成蟲,但較小而淡黃,腹部第8背板缺后緣梳;腹部第3~7腹板有橫腺域
物理誘殺成蟲措施
每30畝地設太陽能殺蟲燈一盞,誘殺成蟲。
通過太陽能殺蟲燈針對黃薊馬的實驗分析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,賽蘭太陽能殺蟲燈能夠有效的誘殺黃薊馬,減少害蟲對作物的危害,從而提高收成。
文章由太陽能殺蟲燈廠家,蟲情測報燈廠家,風吸式太陽能殺蟲燈廠家,松材線蟲快速分離器廠家,頻振式太陽能殺蟲燈廠家,頻振式殺蟲燈,測報工具箱,松材線蟲自動化分子檢測系統(tǒng),設備生產廠家電話4006050607河南賽蘭儀器設備制造有限公司收集整理,更多詳情請登錄賽蘭公司官網(wǎng)查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