棉小造橋蟲屬鱗翅目,夜蛾科,以黃河、長江流域棉區(qū)受害較重。寄主除棉花外,還取食木槿、冬葵、蜀葵、錦葵、黃麻、苘麻、煙草等。
棉小造橋蟲簡介
中文名: 棉小造橋蟲
拉丁學(xué)名: Anomis flava(Fabricius)
綱: 昆蟲綱
目: 鱗翅目
科: 夜蛾科
天敵: 天敵有絨繭蜂、懸姬蜂、赤眼蜂、草蛉、胡蜂、小花蝽、瓢蟲等。
主要危害作物: 除為害棉花,還為害黃麻、苘麻、煙草、木槿、冬葵等
形態(tài)特征
成蟲體長10~13mm,翅展26~32mm,頭胸部梏黃色,腹部背面灰黃至黃褐
棉小造橋蟲幼蟲和成蟲 [3]色;前翅雌淡黃褐色,雄黃褐色。觸角雄櫛齒狀,雌絲狀。前翅外中部向外突出呈角狀;翅內(nèi)半部淡黃色密布紅褐色小點,外半部暗黃色。亞基線、內(nèi)線、中線、外線棕色,亞基線略呈半橢圓形,內(nèi)線外斜并折角,中線曲折末端與內(nèi)線接近,外線曲折后半部不甚,亞端線紫灰色鋸齒狀,環(huán)紋白色并環(huán)有褐邊,腎紋褐色、上下各具1黑點。卵扁橢圓形,長0.60~0.65mm,高0.26~0.33mm,青綠至褐綠色,頂部隆起,底部較平,卵殼頂部花冠,外殼有縱橫脊圍成不規(guī)則形方塊。幼蟲體長33~37mm,寬約3~4mm,頭淡黃色,體黃綠色。背線、亞背線、氣門上線灰褐色,中間有不連續(xù)的白斑,以氣門上線較。氣門長卵圓形,氣門篩黃色,圍氣門片褐色。第1對腹足退化,第2對較短小,第3、4對足趾鉤18~22個,爬行時蟲體中部拱起,似尺蠖。蛹紅褐色,頭中部有1乳頭狀突起,臀刺3對,兩側(cè)的臀刺末端呈鉤狀
物理誘殺成蟲措施
每30畝地設(shè)太陽能殺蟲燈一盞,誘殺成蟲。
通過太陽能殺蟲燈針對棉小造橋蟲的實驗分析我們可以的看到,賽蘭太陽能殺蟲燈能夠有效的誘殺棉小造橋蟲,大大減少害蟲對作物的危害,從而提高收成。
防治方法
(1)用黑光燈或高壓汞燈誘殺成蟲。(2)做好測報,加強棉田幼蟲防治,掌握在幼蟲孵化盛末期至3齡盛期,百株幼蟲達100頭時,噴灑敵敵畏、馬拉硫磷等有機磷常用濃度或50%辛氰乳油1500~2000倍液、20%甲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、40%菊馬乳油2000倍液等復(fù)配劑,還可用100億活芽孢/克蘇云金桿菌可濕性粉劑500~1000倍液。
文章由太陽能殺蟲燈廠家,蟲情測報燈廠家,風(fēng)吸式太陽能殺蟲燈廠家,松材線蟲快速分離器廠家,頻振式太陽能殺蟲燈廠家,頻振式殺蟲燈,測報工具箱,松材線蟲自動化分子檢測系統(tǒng),設(shè)備生產(chǎn)廠家電話4006050607河南賽蘭儀器設(shè)備制造有限公司收集整理,更多詳情請登錄賽蘭公司官網(wǎng)查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