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陽能殺蟲燈針對葉蟬的應用
葉蟬科Cicadellidae 昆蟲,隸屬于半翅目(Hemiptera)頭喙亞目 (Auchenorrhyncha)葉蟬總科(Cicadellidea)為一類害禾谷類、蔬菜、果樹和林木等的昆蟲 [1] 。葉蟬作為半翅目較大的一個類群具有重要的經(jīng)濟意義。 [2] 體長3-15毫米。單眼2個,少數(shù)種類無單眼。后足脛節(jié)有棱脊,棱脊上有3-4列刺狀毛。后足脛節(jié)刺毛列是葉蟬科的較顯著的識別特征。全世界共有1萬多種,我國已記載約1000種。該科昆蟲不僅危害農(nóng)作物,而且還傳播植物病毒病。
為害特點
蘋果小綠葉蟬(Empoasca maligna)使蘋果樹葉變白并有白斑。成蟲綠白色,專生活在蘋果樹上或薔薇花上,一年一代。甜菜葉蟬(Circulifer tenellus)傳播病毒病──卷頂病,使甜菜葉卷曲,生長阻滯。成蟲淺綠色或黃色,約3毫米(0.1吋)長。一年3代以上。也侵襲番茄、甜瓜、黃瓜、菠菜等。葡萄斑葉蟬屬(Erythroneura)成蟲體細長,黃色,有紅斑,約3毫米長。食發(fā)育中的葉,在落葉中越冬。棲于葡萄、五葉爬山虎和蘋果樹。可用噴霧或噴粉的方式殺滅。馬鈴薯小綠葉蟬(Empoasca fabae)使葉變褐色、卷曲;堵塞木質(zhì)和韌皮部管道,從而影響營養(yǎng)的傳送。成蟲綠色,頭和胸有白斑;約3毫米長。在溫暖地區(qū)者不冬眠,都在豆類植物上越冬,傳播病毒病也侵害豌豆和蘋果。薔薇小葉蟬(Edwardsiana rosae)是薔薇和蘋果的害蟲。奶油白色至淺黃色,約3毫米長。以卵越冬,一年兩代。不會引起跳蟲燒灼病。紫菀點葉蟬(Macrosteles fascifrons)綠黃色,有6個黑斑,故又稱六斑葉蟬。一年數(shù)代,危害紫菀等園林植物;傳播紫菀黃病毒(引起分枝過多,生長阻滯,葉子變黃)。
形態(tài)特征
1.成蟲:體長 4.6~4.8毫米,外形同翅目葉蟬科電光葉蟬似蟬。黃綠色或黃白色,可行走,跳躍。頭部寬于前胸背板,復、眼大而斜置;喙甚長端部膨大而扁平,雄蟲呈紅色而雌蟲呈黑褐色。小盾片大,呈三角形,基部赭黃色而端部乳白色,兩基側角區(qū)各有一黑色三角形斑紋,基部中央亦有一呈三角形或似方形的黑色斑紋,此斑紋的端部具2條約呈"八"字形的黑線紋,線紋外側上方有一呈乳白色長形的斑塊,其上具一似腎形小黑斑,小盾片端部乳白色,兩側各有一小黑點。前翅端前室3個,體的腹面及足均為赭色。雄成蟲陽莖側突外緣無小剛毛。
2.卵:乳白色,長橢圓形,兩頭較細,頂端稍平,一側平直,長1.0毫米,最寬處0.3毫米,頂部具一白色棉絮狀毛束。
3.幼蟲:共五齡,第5齡體長5.1~5.4毫米,頭寬1.6毫米,前胸背板寬1.4毫米;前胸背面具淡黃色縱中線,線的兩側各具一個淡黃色小點,中胸背面具呈倒"八"字的淡黃色線紋,翅芽達腹部第3節(jié);第1腹節(jié)背面中央具橫置的半圓形黑褐色斑,第2腹節(jié)背面中央具一橫置的長方形黑褐色斑,第3、4腹節(jié)背面中央黃白色,兩側黑褐色,第5腹節(jié)背面前部黃白色,其余黑褐色,足的腿節(jié)、脛節(jié)中部及爪為黑褐色,其余為黃白色。
防治方法
(1)冬季清除苗圃內(nèi)的落葉,雜草,減少越冬蟲源;
(2)利用黑光燈誘殺成蟲;
(3)噴施2.5%的溴氰菊酯可濕性粉劑2000倍,或90%敵百蟲原液800倍,或50%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,0.5%藜蘆堿可濕性粉劑600-800倍液。使用藥物防治的時候應當注意從周圍到中間環(huán)繞噴藥,并在中間部分加大用藥量,對大田周圍雜草地要及時清理,并用藥物噴灑。
雌蟲把產(chǎn)卵器刺入植物的葉鞘或莖部組織里產(chǎn)卵,為害農(nóng)作物。
葉蟬一年繁殖4~5代,給農(nóng)業(yè)造成很大災害。消滅的方法有噴撒農(nóng)藥、清除雜草等,不讓它有棲身之地,或利用葉蟬成蟲的趨光性,用燈光誘殺等。
物理誘殺成蟲措施
每30畝地設太陽能殺蟲燈一盞,誘殺成蟲。
通過太陽能殺蟲燈針對葉蟬的實驗分析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,賽蘭太陽能殺蟲燈能夠有效的誘殺葉蟬,大大減少害蟲對煙田的危害,從而提高收成。
文章由太陽能殺蟲燈廠家,蟲情測報燈廠家,風吸式太陽能殺蟲燈廠家,松材線蟲快速分離器廠家,頻振式太陽能殺蟲燈廠家,頻振式殺蟲燈,測報工具箱,松材線蟲自動化分子檢測系統(tǒng),設備生產(chǎn)廠家電話4006050607河南賽蘭儀器設備制造有限公司收集整理,更多詳情請登錄賽蘭公司官網(wǎng)查詢。